一.2011---2012初三语文工作和期末质量分析
2011年初三语文备课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圆满的完成了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并且成效显著。现场作文大赛2人获区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名著阅读大赛5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期末成绩的各项指标相比前几次考试也是稳中有升,2个班的平均分过了80,2班语文平均分79.22,有3个班的优秀率突破50%,年级高分率超过40%。尽管成绩总体有所上升,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尾巴还很大。尽管期末语文试题难度不大,但全年级及格率不到90%,1人因考试舞弊得零分,30分以下的有5人。
二.备考工作设想和备考策略
针对语文学科的现状,为全面提升初三语文学科质量,确保我校2012年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鉴于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采取硬措施来抓语文备考。我们今后工作的思路是:正视问题,透析原因;建构序列,科学备考;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一)工作设想:合理规划,统一复习进度与内容:2012年初三语文复习备考总体上以区教研室统考为界限,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复习。
第一阶段:2月下旬至4月中旬——分册复习阶段,即全六册语文课本的复习。
第二阶段:4月下旬至5月底——专题复习阶段。复习的专题有:字音、字形、成语使用、标点、修辞手法、复句、病句辨析、名句、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第三阶段:5月至6月上旬——阅读训练阶段。本阶段复习的内容为: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
第四阶段:6月中下旬至中考前夕——查漏补缺阶段。本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套题模拟训练,答题技巧的指导,考试心理素质的指导。
古诗文背诵默写分散到每一个阶段的每一天,写作训练分散到每一阶段。
(二)备考策略:建构序列,科学备考;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1.建构序列,科学备考
(1).计划周密详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备考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是计划性要强,要有一个系统而周密的计划。我们的计划分为四种。一是学期计划——整个学期的任务。二是阶段性计划——每月完成的具体工作,包括集备、听课、测试等。三是周计划——一周的教学工作。四是日计划。用什么资料,一节课要完成哪些内容,如何上课?这些都要心中有数,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2)。教材用足用活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是语文备考的基础。我们将把回归教材贯穿到备考的始终。我们要梳理出教材复习的系统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备考的各个环节。教材复习包括10项内容:①教材中的字音、字形;②教材中成语的意思和用法;③教材涉及的语法知识;④默写古诗文名句;⑤理解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内容;⑥理解课文中的文学形象;⑦了解文学常识;⑧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⑨文言文课下注解和翻译;⑩积累课文中经典的语言。这些内容从第一轮复习开始,直到中考前夕,要分阶段、分内容落实好,有的内容要反复训练,做到运用自如,烂熟于心。
(3)。操作规范严谨 所谓操作规范严谨,主要体现在复习内容的安排要系统充实,构建语文各个板块的知识和能力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线条化,序列化,同时指导方法要科学。
(4)。训练强化有力 训练是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的基本途径。每一届中考取得好成绩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狠抓训练。抓好训练要落实三个词:科学、合理、强化,做到“四抓”:①抓选题。我们初步选定深圳近年来有影响的几本资料作为我们备考训练的用书。②抓命题。③抓讲题效率。④抓反馈。
2.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备考是一门学问,必须加强研究 。研究的内容很广泛,研究方式上,我们要坚持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确立好专题,认真研讨,各个击破。
(1).加强对《考纲》的研究 《考纲》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必须字字琢磨,仔细研究,吃透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对《考纲》的研究要求在领会精神的基础上注意细化,每一个考点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需要全部细化出来。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中考命题很多内容直接来源于教材,字音字形的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文言文的阅读等。在复习备考期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我们要落实好“四个结合”:①把教材研究与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结合起来;②把教材研究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③把教材研究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结合起来;④把教材研究与建立学生写作素材库结合起来。
(3).加强对复习课教学的研究 复习课中有诸多课型,其中“试卷评讲课”是复习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课型。一般来讲,学生对试卷评讲比较厌倦,试卷评讲课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课前“三要”:评改要及时,质量要分析,准备要充分。
②课中“三讲”:讲解题思路,讲知识拓展,讲答题规范。
③课后“三落实”:落实好知识消化,落实好知识巩固,落实好个别辅导。
(4).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 研究中考试题是对初三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认真研究了中考试题,通过研究中考试题,鉴别、比较其它试题,精选试题,才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备考的方向,提高备考的质量和效率。备考期间我们每位老师多做一些中考题,在做题中熟悉考点,研究命题的思路,熟悉解题的技巧,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5).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指导的研究 中考试题中每一考点,都有相应的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有相应的设题原则、方法。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中考命题设计特点和规律,熟悉答题技巧,要看到什么样的题(提问方式),就能立刻反应出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方法。
(6).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合研究 信息资料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各区里有影响的几所学校和市直学校的模拟训练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导向性,我们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搜集整合为我们所用,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总之我们会抓重点,攻难点,破疑点,抢得分点,在真,实,细上做足文章,提高整体水平,变弱势为优势,变优势为强势,变强势为胜势,变胜势为胜局。
评论